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发布日期:2011-02-15 11:01:16 访问次数:6239
简介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锦工艺技术之大成,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又有一说,因其图案文饰多应用"云纹"而得名。
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居古代三大名锦(云锦、宋锦和蜀锦)之首,系中国织锦工艺中的一种传统提花丝织锦缎,素有"中华一绝"和"世界瑰宝"之美誉。南京云锦的生产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秦淮、建邺、白下、玄武、栖霞五区。
溯源
云锦是南京这座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建都史紧密结合,又与南京作为中国东南地区重镇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
南京云锦发源于公元3世纪的吴国,到东晋末年,大将刘裕先后攻克洛阳和长安,灭后秦,并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即南京)。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设立了中央一级的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其地点就在都城东南秦淮河畔的斗场市,故又名"斗场锦署"。考虑到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是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以至"十六国"前期的织锦传统技艺,而"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族统治者尤其钟爱织金锦,这正是云锦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专家一般认为东晋在建康正式设立锦署的这一年(417年),标志着南京云锦的正式诞生,也就是说南京云锦已经有了1580多年的历史。
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统治者用真金妆点官服,加之当时国力扩张,黄金开采量增大,使以织金夹银为主要特征的云锦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最珍贵、工艺水平最高的丝织品种。受到封建君主和豪门贵族的宠爱。也受到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此后,元、明、清三朝都指定云锦为皇室御用贡品。历代统治者相继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局,专门管理云锦的生产并垄断了云锦的销售。这在客观上又进一步推动了云锦的发展和繁荣。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65年之久。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
艺术特色
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富有创造性,特点是通经断纬,挖花妆彩。云锦采用的织机叫大花楼木织机。它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设计非常科学合理。每台织机分楼上楼下两部分,织造时,楼上拽花工根据花本要求,提起经线,楼下织手对织料上的花纹,妆金敷彩,抛梭织纬,一根纬线的完成,需要小纬管多次交替穿织,自由换色,工艺十分复杂,上下两人配合,一天仅能织5-6厘米,所以古人有"寸锦寸金"之说。据说,锦在古代曾作为货币流通过,故"锦"字,从"帛"从"金"。这种织造方法的优点是:一根纬线,通过多次挖花完成,配色自由,不受色种限制,相同的单位纹样,可织成不相重复的色彩,使整件产品典丽和谐。这种独特的织造技艺直到目前,仍无法用现代化机器替代。
挑花结本,是云锦的又一大工艺特点。由于纹样复杂,往往织1寸锦要有1尺长的花本。形象一点来说,挑花结本就好似现在的电脑软件,它将花纹图案色彩用棉底线,按照最古老的结绳方法,编成程序,完成后上机织造。楼上拽花工拽花时相当于在敲电脑键盘,楼下织手根据织造面,相当于电脑屏幕显示,再妆金敷彩,整个工艺,妙不可言,充满神奇色彩,至今仍属国家保密范围。
机上坐着的人,称作"拽花工",只要按过线顺序提拽即可,相当于在敲电脑键盘。机下坐着的人,称"织手",他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纬线由不定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就能织出五彩缤纷的云锦来,他面前的织造面即相当于电脑显示屏,这种工艺,至今尚不能被机器所替代。
云锦的织造工艺除前面介绍的"挑花结本"、"通经继纬"以外,夹金织银也是云锦的一大特点。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在制作中不惜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度的地步,云锦主要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披、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等实用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前三类已可用现代机器生产,惟妆花的"挖花盘织"、"逐花异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1.织金
织金,又名"库金",也因织成后即入内务府的"缎匹库"而得名。织料上的花纹全部用金线织出的,曰"库金";全部用银线织出的,叫作"库银"。库金、库银专织云锦的大花楼木织机同属一个品种,被统名为"织金",多采用"七则"、"十四则"花纹单位,门幅二尺一寸(70厘米)。
2.织锦
"织锦"与"妆花",易被混淆。相似的地方:原料都是用精炼过的熟丝,染色后织造,都是多彩纬提花织物。区别的地方:"妆花"花纹配色是挖花妆彩,配色自由,色彩变化丰富,但织料厚重,厚薄不匀;"织锦"花纹配色是用不同颜色彩梭,通梭织彩,每段花纹最多只能配四、五个颜色,色彩不丰富,因制作工艺不同,织料厚薄均匀,背面光平伏贴。云锦中属于织锦类的织物,习惯上又分"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等。
3.库缎
库缎,是在缎底上起本色花纹或其它颜色的花纹,又名"花缎"、"摹本缎",是清代御用贡品,织成后即入内务府的"缎匹库",因此而得名。库缎每匹长二丈一尺(7米),门幅二尺二寸半(75厘米)。花纹单位有"八则"、"六则"、"四则"。根据工艺,又分"起本色花库缎"、"地花两色库缎"、"妆金库缎"、"金银点库缎"、"妆彩库缎"几种。
4.妆花
"妆花"是云锦中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的品种,也是最有南京地方特色并具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在织造方法上采用各种颜色的彩绒纬管,对织物图案作局部的盘织妆彩,没有限制,在一件织物上可以配二、三十种颜色。品种有"妆花缎"、"妆花罗"、"妆花纱"、"妆花锦"等,但解放后被继承下来的只有"妆花缎"一种。织物组织有"五枚缎"、"七枚缎"、"八枚缎"之分;花纹单位有"八则"、"四则"、"三则"、"二则"、"一则"之别。
传承意义
南京云锦中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为中国工艺史、科技史、文化史提供实证材料。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规模巨大,木织机达到三万多台,有二十余万人以此为业,年产锦缎上百万匹,产值在3000万两白银以上。光绪末年云锦业开始走向衰落,1949年南京解放时全市能生产的云锦织机只有4台。1949年后,经抢救、扶持和保护,云锦技艺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丝织新品种不断涌现,服饰面料更新换代加速,市场对云锦的需求量减少,加之云锦的学艺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青年人多不愿从事此项工作,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已濒临失传。目前,云锦研究所确认的传承人有24人,都是具有多年云锦设计、织造经验的技艺人员。应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使南京云锦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