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温家宝答问 《富春山居图》走红,而我用织锦的方法把它做到最高艺术境界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日期:2010-10-09 09:11:37 浏览次数:1818
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港台媒体争先热报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特别聚焦在有关台湾部分的问答,重点是两岸商签ECFA等问题,电台、电视台几乎在第一时间播出报道,“中央社”发出即时新闻,《联合报》、《中国时报》也在其新闻网站马上报道台湾记者的提问,并迅速配发了温家宝总理回答问题的有关背景资料。《富春山居图》“走红”
14日的记者会上,《联合报》在大陆驻点的记者汪莉绢现场提问两岸商签ECFA等问题,联合新闻网和下午出版的《联合晚报》详细报道温家宝的答复内容,报道说,温家宝特别回应两岸商签经济合作框架性协议之对台让利,强调让利“因为我们是兄弟”。
《联合晚报》几乎一字不落地报道了温家宝答台湾记者问的全部内容,报道特别提到温家宝的这段话:“我也确实讲过,要让利给台湾。这种让利,比如关税减免可通过"早期收获"实现。另外,也要做出让台湾农民放心的事情。但是,我看到台湾的报纸,很大的篇幅报道温总理关于让利的论述。可是我在在线访谈时讲了两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我们是兄弟",这句话就鲜有报道。”
因为温家宝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提到《富春山居图》,联合新闻网马上刊出《富春山居图两岸各拥一半》的文章,文章详细介绍:“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还好,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这幅画,但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文章还引用大陆中新社的报道:“(浙江省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在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沟通,希望能合展这幅历经沧桑的名画,浙江的态度是,前半卷可以随时过去(台湾)展出。台湾表示欢迎,但后半卷却不能出岛(台湾)。”
一幅古画登上新闻频道,瞬间“走红”。
理性与感性
“中央社”在北京驻点的记者在新闻稿中从理性与感性两方面解读温家宝的答记者问,文章说:“每年一次会见中外媒体是国际间观察北京政经走向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温家宝今年在这项年度记者会中以理性与感性交错的表达,响应了全球对中国的关注与疑问。”
文章详细报道:在记者会刚开始时,温家宝以“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告诉外界他对中国的感情,还说在剩下的3年总理任期内,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温家宝则大量使用动之以情的言辞,在答复台湾记者有关洽签ECFA问题时,以“因为我们是兄弟”进一步说明“让利”说。他说,商签协议过程复杂,但“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解决。温家宝还称,“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回顾8年的“语录”
香港中国评论新闻网刊登文章,梳理了自2003年起温家宝在每年两会记者会上答台湾记者问的“语录”。文章说:“记者发现,这位总理说起台湾,颇具感性,甚是动情。”
文章逐年列出温家宝的原话,例如:
——2005年3月14日,在回答台湾年代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反分裂国家法》)用意。
——2007年3月16日,在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08年3月18日,在回答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为了台湾同胞的利益,我们甚至愿意作出必要的牺牲”,“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http://news.sohu.com/20100315/n270819438.shtml
我们已经把《富春山居图》用织锦的方法表达出来的。